輕型鋼結構是內外目前應用和發展速度快的新型結構型式,廣泛用于各類工業、公共和居住建筑,具有施工速度快、建筑造形美觀、用鋼量少、造價低廉等優勢。本文對內外輕型鋼結構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回顧和總結,并對分析、設計和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建議。
另外,輕鋼結構還可取代磚石或木結構,可回收,符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原則。但是作為種科技含量高、技術新的應用,對設計和施工人員素質要求高,需要進行門培訓。加工和制作需建立業生產線,先期投人大,結構的防腐、防火問題也需要門處理。
內常用的輕鋼結構承重體系包括:焊接門式鋼架結構體系、冷彎薄壁型鋼結構體系、多層框架結構體系、薄壁折皺拱殼屋面體系。對于無吊車的工業和民用建筑,輕型鋼結構的鋼材用量般為20~50kg/m2,主要取決于結構形式、跨度、柱距和活荷載的大小。
預制裝配式輕鋼房屋建筑體系誕生于本世紀初,主要用于車庫,采用鋼波紋板屋面和墻面,20年代出現了定型化生產的廠房。二戰期間輕鋼房屋建筑迅速發展,多用于快速建設戰地飛機庫,戰后重建對工業廠房的大量需求,進步刺激了輕鋼房屋的發展。40年代出現門式剛架結構,60年代開始大量應用彩色壓型板,Z型檁條、保溫墻板和屋面板。目前輕鋼結構已成為發達家的主要建筑結構型式,例如,英新建的非居住類房屋建筑中,90%的單層和60%的多層房屋都采用輕鋼結構。
美低層非居住類房屋建筑也以輕鋼房屋為主,1995年單體面積15000m2以下的單、雙層建筑中金屬房屋占65%,新建總面積達3500萬m2,主要用于各類廠房、商業建筑、公共建筑、農業建筑等。美輕鋼結構體系的主要形式是門式剛架,在分析、設計理論和方法及制造工藝上已經非常完善,并開發了多種利產品,其用設計軟件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設計、繪圖、工程量統計及工程報價,在制造上也實現了高度標準化、工廠化生產。